電動搬運車作為倉儲物流的核心設備,其操作規范直接關系到作業安全與效率。為降低事故風險,操作人員需嚴格遵循以下核心規定,涵蓋設備檢查、運行控制、人員管理及維護保養四大維度。
機械與電氣系統檢查
每日作業前需確認貨叉無變形、裂紋,液壓系統無滲漏,輪胎氣壓符合標準(通常為0.6-0.8MPa)。
檢查電池電量是否充足(電量低于20%時禁止作業),剎車系統靈敏度需通過空載測試驗證。
安全裝置功能測試
測試急停按鈕響應時間(≤1秒),確認轉向燈、剎車燈、倒車蜂鳴器正常工作。
檢查貨叉鎖止裝置有效性,確保貨物裝載后不會因震動導致偏移。
貨物裝載與行駛要求
貨物重量不得超過設備額定載荷(如2噸級設備),貨叉需全部插入托盤底部,禁止單叉作業。
貨叉離地高度需≤30厘米,貨物堆疊寬度不得超出車體輪廓,避免遮擋操作人員視線。
行駛與轉向控制
起步時緩慢加速,車速控制在5km/h以內,轉彎半徑≥2米,禁止急停急轉。
坡道行駛時,上坡貨物在前、操作員在后,下坡反向行駛并保持低速,禁止坡道轉彎。
環境風險規避
在潮濕或油污地面行駛時,車速需降低30%;通過狹窄通道時需安排專人指揮,禁止載物倒車爬坡。
禁止在行人密集區域高速行駛,遇到行人或障礙物需提前3米鳴笛減速。
操作人員資質要求
操作人員需持《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》,并通過設備結構、安全法規、應急處理等理論考核。
禁止疲勞駕駛(連續作業2小時需休息15分鐘)、酒后操作或服用影響反應能力的藥物。
人員行為限制
禁止載人行駛、貨叉站人、超寬超高堆疊貨物,貨物遮擋視線時必須倒車低速行駛。
作業時需佩戴安全帽、防滑鞋,禁止使用手機或進行與操作無關的行為。
規范停機流程
臨時停車需拉緊手剎、貨叉降至最低位,長期停放需關閉電源并拔出鑰匙。
禁止在消防通道、安全出口或貨物堆垛下方停放設備。
日常維護與記錄
每日作業后清潔設備,檢查鏈條潤滑情況(每200小時加注耐高溫潤滑脂),記錄電池電壓、剎車片厚度等參數。
每月檢查電氣線路絕緣性,每半年委托專業機構檢測電池性能,發現故障需立即停用并報修。
電動搬運車操作規范的落實需以“預防為主、標準化執行”為原則。企業需通過智能化監控(如超載報警、碰撞檢測)與定期安全演練(如側翻逃生、電池起火處置)提升風險防控能力,同時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檔案,確保操作要求貫穿采購、使用、報廢全流程。唯有將標準化操作融入日常管理,才能實現安全與效率的平衡。